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讯(记者王思璇)“兰州晨报全体转型做本地客户端,围绕服务兰州的百姓,变成了一个服务性的客户端,目前来看初步效果不错。”最新一期的《广电实战》推出新京报传媒研究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的文章。文章在解读“媒体应当如何创新自有平台、聚拢用户”的问题中,作为业内权威专家的宋建武教授对本报融媒转型路径给予了充分认可。
*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发展一直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领域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什么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如何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该篇专访文章就全媒体传播体系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在解读“媒体应当如何创新自有平台、聚拢用户”的问题中,宋建武教授认为,首先是通过服务群众来实现功能创新,这种服务是全方位的。“服务群众”功能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和习近平同志在全媒体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发展。这种发展实际上是基于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互联网平台通过多种垂直应用的聚合,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全效媒体”实际上就是服务功能扩展之后,植根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的期待,这就是未来媒体的一个功能特点。这一形态的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服务群众来凝聚群众,进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寓引导于服务之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报*媒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体会和理解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更加实事求是,避免“闭门造车”,防止新闻媒体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如兰州晨报转型做本地客户端,围绕服务兰州的百姓,变成了一个服务性的客户端,目前来看初步效果不错。
宋建武:主流媒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应该这么建
宋建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
01
报纸+广播+电视+传统互联网,
不能称为“全媒体”
传媒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关于这些内容,您是如何理解的?宋建武:《建议》中提到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这是方向。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就要实施全媒体传播,而实施全媒体传播,就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就是指新型传播平台。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是指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有报纸、广播、电视、传统互联网就能称之为“全媒体”,而是指以现代信息科技为支撑的、全新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如何将传统形态问题通过迭代升级变成互联网问题,这是媒体融合的核心任务。在国家战略规划层面提出前,媒体融合其实已在进行中,主要是为解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来的媒体融合,核心是要解决网上舆论引导权的问题。
02
传统意义上的“全媒体”
仅仅是“全息”的一部分
传媒研究:传统意义上的“全媒体”概念和您所说的“全媒体”有什么不同?
宋建武:传统意义上,从媒体本位和传统新闻业务的角度出发,大家通常理解的全媒体往往指的是内容格式的全媒体,技术术语称之为“多模态”。所谓多模态,即指我们生产的信息内容,是以不同的模态作用于人的感官系统,由感官认识、辨别、接受这些信息的形态,最后形成认知。通常讲的“全媒体”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多模态。第二层意义指的是传播渠道的多渠道,也就是多媒体,比如说广播、报纸、电视等。
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举行的中央*治局第十二次次集体学习过程中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提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概念,“全媒体”的阐述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总书记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所不用,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是“全程媒体”,“全程”是客观事物运动的整个过程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和存储,并且通过互联网传导到一个信息、数据中心里面,可以同时捕捉和处理,这就是一种“全程”。实际上它指的是全媒体传播时代内容生产的特征。第二是“全息媒体”,指客观事物在空间运动时的全部信息都会被采集并以多种形式呈现,用户体验更加丰富。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全媒体”实际上仅仅是“全息”的一部分,不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四全”。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全程”和“全息”,我的理解是现代的传播体系。全媒体的传播体系是建立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传播等,具有“全程”“全息”的特征。第三是“全员媒体”。不是媒体里所有人都来做采编就叫“全员媒体”,我理解的“全员”是指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赋能能力,全体社会成员在理论上都有可能利用这样的平台去发布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远远打破了大众传播的基本方式。它使我们必须学会在与人民群众互动的过程中,使传统媒体与广大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均获得表达的机会,这种表达的机会必须要跟环境相适应。第四是“全效媒体”,是指互联网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效能的全面化。要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的角度去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垂直应用,形成一个效能广泛、功能全面的新的传播平台。
03
网络传播难以区分“内宣”和“外宣”
传媒研究: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本架构是什么样的?宋建武:全媒体传播体系将来可能是这样的框架: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基础,以区域性的融媒体平台为骨架,以全国性的媒体平台为主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全媒体传播体系应是各级各类新型主流媒体全方位协同的结果,单一媒体机构难以独立完成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任务。传媒研究:全媒体传播体系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宋建武: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我们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一个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化,曾经的“两个舆论场”,即所谓依托于体制内媒体的“官方舆论场”和依托于网络空间的“民间舆论场”,正在合而为一。主流媒体在以网络空间为主体的舆论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舆论场的内核部分。
随着主流媒体开始自觉运用“全员媒体”思维,积极探索互联网内容聚合平台的建设路径,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逐步加强,在各级各类**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网上信息发布窗口的协同配合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网络空间的主流舆论阵地已经有了显著的扩展。网络传播难以区分“内宣”和“外宣”,因此,建立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势所必然。新型主流媒体要把传统的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统一起来,充分了解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更加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无论处理任何新闻事件,都要按照网络传播的特点,考虑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深度融合其实就是要解决主流媒体客户端和商业平台移动端的日活量对比差异明显的问题。媒体如果再不去做自己的平台,不掌握自己的用户,很显然是不可能找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04
“全效媒体”首先通过“服务群众”功能实现创新
传媒研究:媒体应当如何创新自有平台、聚拢用户?宋建武:首先是通过服务群众来实现功能创新,这种服务是全方位的。过去讲媒体的功能主要是环境监测、社会沟通、文化传承和提供娱乐,这是大众传播标准的解释。列宁在《从何着手?》一文中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服务群众”功能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和习近平同志在全媒体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发展。
这种发展实际上是基于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互联网平台通过多种垂直应用的聚合,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全效媒体”实际上就是服务功能扩展之后,植根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的期待,这就是未来媒体的一个功能特点。这一形态的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服务群众来凝聚群众,进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寓引导于服务之中。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报*媒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体会和理解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更加实事求是,避免“闭门造车”,防止新闻媒体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
如兰州晨报全体转型做本地客户端,围绕服务兰州的百姓,变成了一个服务性的客户端,目前来看初步效果不错。如何突围,方式很多:一个是像兰州晨报一样做本地客户端;一个是做MCN,把自己的能力聚合其他专业生产能力,形成MCN模式;或者是像新京报这样坚持以原创为基础做客户端。
传媒研究:您认为主流媒体与专业媒体有何发展路径?宋建武:从整体上讲,全媒体传播体系还是要以主流媒体自主可控平台为基础。在整个融合过程中,综合媒体和专业媒体有不同的路径,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发展结构,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个人认为,一个未来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主流媒体作为一个整体,上下打通以后形成一个基础平台,各种专业媒体成为平台上的优质内容供应商。
05
没有智能分发就没有用户,
智能生产就无法有效变现
传媒研究:媒体应当怎样利用先进技术促进自身发展?宋建武:在信息科技领域,我认为目前有三大基本趋势。第一是信号采集方式从信息向数据的深化。过去采集数据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和感官延伸,目前开始通过5G和物联网等技术。第二是信息终端的个人化。移动传播是精准传播,它以个人移动终端为基础,面向特定的个人移动终端进行精准信息分发,这是一个高效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众的大众传播格局。通过采集个人信息、识别个人特征,对掌握并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有了可能性。第三是新闻、其他信息生产及传播过程的智能化。一方面,利用以自然语言识别作为主要技术基础的信息技术去生产内容;另一方面,跟个人化终端相结合进行智能分发。目前来看,基本上是商业平台重点做智能分发,主流媒体做智能生产。我个人觉得,没有智能分发就没有用户,智能生产就无法有效变现。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有可能形成一个局面:以一个超级移动客户端为基础,实现各种技术的集成。技术上的层级包括数据级和数字级。数据级,就是具有打通各个方面数据的这种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分析的平台。数字级,就是像中央厨房那样提供各种数字化内容制作工具和内容制作流程的平台。在这样两级平台的支持下,最后去实现三大功能,我认为这是将来技术解决上的基本办法。
06
没有自主平台,
就没有主流媒体的一切
传媒研究:媒体应该怎样治理融通,破除自身发展的瓶颈?宋建武:媒体融合的发展瓶颈是“有爆款,没用户;有流量,没平台”。如果主流媒体没有自主平台,就没有主流媒体的一切。没有自主平台,主流媒体既不能够为*和*府服务,又无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面临的局面将会非常严重。
习总书记在“1·25”讲话中也提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深度融合需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与新时代基于互联网的社会治理体系高度一体化的传播体系。
传媒研究:媒体如何创新管理,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人才建设?宋建武:《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并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
从实践看,培养和激励具有全媒体思维及技能的全媒体人才,使之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才能使主流媒体各种资源优势的势能转化为发展的动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
我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实行“事业单位”体制。中央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大批包括媒体在内的事业单位转制成为企业。出现了以人民网、新华网为代表的,以上市公司作为运营实体,包括整个产业链条的新型网络媒体机构。媒体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并不均衡,排头兵已经走上资本市场公开上市,而队尾还没有实现*事分开。
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础性资源配置方式中孕育,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具备与社会各种资源广泛对接的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竞争力。这需要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沿着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增强活力,创造出与新的使命相匹配的新机制。
组建精干高效专业的全媒体工作队伍是关键,同时选好领导干部、做好人才激励。融媒体本来就是新生事物、科技前沿产物,领导干部如果不懂业务,不懂技术,不懂整合,就很难促进团队实现从思维到业务的切实转变。针对媒体内部各岗位各部门,应该统筹建立科学、量化、统一、群众可以参与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按绩效取酬,打破财*无限输血的被动局面。
来源丨广电实战(新京报传媒学院)